黛安晴

-9.29-记曾经或即将离去的少年

 

       前座坐着那个少年。

       他是何时坐到我前面的座位,其实我已经。包括他换到我前面的原因。或许和那柯景腾成为沈佳宜前座的缘由不谋而合,又或许是因为他过于奇特的脾性。这些也无从知晓了,不过万幸的是这些都无关紧要。

       说句实话,少年的火爆脾气人尽皆知。刚开始那几天我很小心,甚至在上课的时候谨慎地防止自己不注意碰到他。

       可是抛去了对时间一如从前的毫无概念,我却清楚的记得第一次主动和那个少年说话是在生物课上。投影仪上映着几张小狗的萌照,我不知道出于什么原因或目的,竟用笔戳了戳少年的后背,只是为了飞快地说一句“那只小狗好可爱啊”。

       我清楚地记得他好像惊愕似的浑身一僵,过了好一会才微微转过头来,让我第一次清清楚楚地看见他鼻梁上的几颗青春痘和雀斑,“呵呵”了几声,然后回身继续用后脑勺一成不变的乱蓬蓬的短发回应我的目光。

       几件事在我看来毫无过度的征兆,但某些事情在没有承上启下的衔接时进行地却相当非同寻常。但我也并不清楚自己究竟做了什么让少年开始对我进行狂热的崇拜。或许是因为全班同学和他的意见出现分歧,由于我的过分“心软”而从不敢对你讲其他女生私下偷偷说的狠话;或许是我几次逼得班主任不得不为她有些偏离事实的话道歉;又或许是因为我刚刚读完维多利亚时期的历史,对女王的种种政治手腕钦佩有加,侃侃而谈。然后便自封为我的骑士,叫我“维多利亚·班长”。甚至有几次少年竟同我谈论起理想世界,更何况我并不知造成他这种乌托邦或理想国思想的原因究竟来源自何处,却依旧分明地听完他所要说的话,然后微笑着作为应答。

       在初二过了大半的时候,几个干部将班里分为小组作为学习帮扶对象,然后小组之间要互相竞争。我作为学习不错的自然要带一个弱一些的同学,于是公平起见,我们抽签决定组员。

       然后我抽到了我前座的少年。

       我——我竟然真的抽到了他!我的唯一反应便是此。

       后来我们的关系竟真的演变成了学习互助的那种程度,并且我惊讶地发现相比起其他人的帮扶对象,他要容易教得多,并且从不对我斯巴达式的教育模式给予任何否定意见。当然这是玩笑话。不过事实是特训了1个月左右后,少年的会考3科全部达标。我才敢松口气。

       后来有一天,那些年的那些桥段几乎百分之百地发生在我们身上。不管是气势汹汹地走进教室的英语老师,不管是忘了带英语书的我,也不管是“啪”一声把课本拍在我桌上然后“蹭”一声站起来替我顶罪的少年,我相信都没有意识到这件事的巧合性,但这似乎又让我们近乎将柯景腾和沈佳宜关系的转折演绎地淋漓尽致。并且我坚信女性的第六感的可信度是绝对超过了任何生物的预见性的,所以有些若有若无的感情我坚信它存在。但我却无法预想一旦这层纸被戳破我该如何收场,因为对于这种关系我不会也无法接受它的存在,却又隐隐地期待。

       后来少年说他将要出国。

       在花样年华为他和另一个将要回原籍考试的女生举行的告别会,我为自己结束时不会失态,胡乱找了个理由提前从歌厅逃了出来,并坚信这是自己犯下的最大的错误。因为和全班以及班主任抱头痛哭并且手拉手在街上高唱《朋友》必定将会成为所有人最美好的回忆,遗忘所有勾心斗角的竞争,抛去一切尔虞我诈的心机,单纯地为了2年的友谊,或许此生再无让这天真心性重新来过的机会。

       但少年依旧将我送到地铁口。

       我们一路无言。他要帮我背书包,但我只是不愿在这种时候最后一次麻烦他,于是只是说“天热,衣服背后湿了,背书包能挡挡”做了个看似完美无缺的理由。然后我们从KTV穿过西单边上的几条胡同,到了图书大厦旁的一号线入口。

       在踏入安检机周围拉的警戒线之前,我回头看了少年一眼。他朝我摆了摆手:“再见啊,班长。”

       夕阳下的少年目光朝气蓬勃,全无了最初的猜疑,就像他身后辉煌的落日震慑出的万丈光芒。这金色的光过于耀眼,就像刚刚结束沉寂在地平线之下的太阳释放的明亮金光,好似要容纳下整个世界。于是我竟差点哭出来。

       最后我只是内心里挣扎,就像一个个统治了夜晚的噩梦中曾出现过的、纠缠在一起轮廓分明的触角,纠紧了我的心脏。然而最后我还是将那句话隐没在了心灵深处,仅仅是朝他点了点头,然后转身离开,再没有回头。

       “你没有什么要对我说吗?”然而它只能永远沉寂在心中,再无表达的可能。

 

       后来我在他曾经用过的课桌上发现了用红笔写下的那几行字:

       你问我的理想世界?

        哦,我的理想世界就是大家都能理解我、体谅我。

 是吗?那我也是你的世界的一员!

        呵呵,我知道。

  永远尊重班长。

       沉吟片刻——蓦地,我浅笑出声。或许只要一个尊重,对于我而言便是最大的回报。不论这是否属于《那些年,我们一起追过的女孩》中的几段纯洁的初恋,但我依旧认为这段友情从未掺杂过任何别的元素,仅仅是我尊重他,他在用自己的方式回报我罢了。

       于是不论少年身在何处,或许即将离开我的视线。我都将永远记住他,并且默默为他祝福。

 

 

                                                                                                                                     黛安晴

                                                                                                                                Diane Wang

                                                                                                                   2012年9月29日星期六 于北京


评论(2)
热度(1)

© 黛安晴 | Powered by LOFTER